追寻历史印记 传承丝路精神——《丝绸之路史话》代序
近30年前的1995年,笔者和同事从西安出发去青海西宁开会,会后应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同仁的邀请,沿着河西走廊游览了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嘉峪关、敦煌,同年到新疆出差时游览了乌鲁木齐、吐鲁番、天山、天池等地,对丝绸之路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近30年前的1995年,笔者和同事从西安出发去青海西宁开会,会后应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同仁的邀请,沿着河西走廊游览了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嘉峪关、敦煌,同年到新疆出差时游览了乌鲁木齐、吐鲁番、天山、天池等地,对丝绸之路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书籍是人类文化积淀、传承、交流、教育的载体和工具,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,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。书籍作为交流思想、传播知识、传递信息的工具,其内容、形式、生产、流通、消费,都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环境、经济发展、思想观念、技术水平、管理体制密切相关,同时也反映出一
“杏坛”与“槐市”的象征,杏坛:典出孔子讲学之地,代指教育圣地。此处强调教师需以孔子为范,将“德”作为立教根基。槐市:汉代长安学子交流学术的市集,象征文化传承的土壤。呼应学子以文明行动反哺社会,形成“教-学”闭环。“德范”与“楷模”的呼应,德范(道德典范)要求